□ 沈穎尹
首先,我國的法治現代化是堅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要將法治現代化與市域地方特征相結合;其次,在指導思想上既堅持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的引導,同時與時俱進推進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與時代化;最后,在目標定位與整體布局上,必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將法治貫穿于國家治理和國家建設整個過程中。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一項重大理論貢獻,就是深刻總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包含了各國現代化的特征,更是根植于我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現代化。中國式法治現代化則是作為中國式現代化法治篇章的組成,其實質是基于我國基本國情的現代法治,是具有中國氣派和鮮明特質,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以人民為中心,價值目標高遠的法治現代化。
中國式法治現代化對人類法治現代化最為重要的貢獻,便是打破了西方中心主義的法治現代化神話,形成一種創新性的法治現代化樣態,從實踐與理論層面影響著全世界的法治現代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我國的法治現代化是堅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要將法治現代化與市域地方特征相結合;其次,在指導思想上既堅持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的引導,同時與時俱進推進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與時代化;最后,在目標定位與整體布局上,必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將法治貫穿于國家治理和國家建設整個過程中。
將法治現代化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應當與地方特征相契合。蘇州位于長江三角洲中部、江蘇省東南部,下轄十個縣級市(區)。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流動人口日益增長,流動區域呈現擴張趨勢,社會結構轉型也在不斷深入,政治、經濟、文化快速發展,各類社會糾紛迅速升級。為平衡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蘇州不斷創新與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積極探索具有蘇州特色、市域特征的社會治理模式,如蘇州市吳中區法院開展智慧法院,訴訟服務便捷開放,開通訴訟服務網、電子訴訟、網上立案等與互聯網相結合的法律網絡服務,為了讓公眾對法律法規有進一步的了解,監督司法活動的公平公正,法院開通了公眾號,定期推送相關法律信息。
運用智能化治理方式進行市域社會治理是法治現代化重要體現之一。2022年6月1日,全國首個密碼法治創新基地正式在蘇州落戶?;匾钥傮w國家安全觀為指導,充分運用政產學研用各方優勢資源,深入挖掘密碼在國家經濟數字化發展、密碼可持續技術創新和網絡空間安全之間的關系,并將其落實于密碼法治創新進程。2020年12月,蘇州作為長三角地區重要中心城市,成立了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研究中心,依靠現代信息技術、數據化、移動化解決糾紛。如在疫情防控期間,蘇州各法院通過互聯網法庭等平臺,實施線上立案、庭審、調解和執行的“云辦案”模式。此外,蘇州依托全域訴訟服務系統,實現線下訴訟服務大廳、線上訴訟服務網、蘇州智慧法院App、12368訴訟服務熱線等平臺數據的互連互通,實現立案登記、材料遞交、文書領取、卷宗查閱等訴訟服務事項在蘇州全市范圍的“通存通兌”。
2020年初,蘇州市委辦印發了《關于推進非訴糾紛解決機制建設的指導意見》,建設“3+4+N”多元化網絡解決糾紛機制。其中,“3”是指建設網絡、實體、熱線三大類平臺,打造線上與線下并行,聯動銜接綜合平臺。蘇州市司法局等部門創新運用“互聯網+”實現人民調解工作手機端和電腦端運用,為了方便群眾提升調解效率,更是衍生了QQ調解、微信調解等新型調解形式。“4”是指依托市、縣、鎮、村四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設立一站式非訴服務中心。“N”是指依托全市兩級法院、法治類社會組織、公證處、仲裁機構以及公安、住建等行政部門設立非訴服務分中心或專門調解室。這種多方參與、協調聯動、信息共享、優勢互補的糾紛多元化解決模式形成了具有蘇州特色的“蘇州模式”,值得在全國推廣。
此外,蘇州積極建設專業性普法活動和專業人才隊伍,針對不同對象、不同時機,形式多元化地開展好法治教育活動。通過深入不同層級,以點帶面,全面性進行普法活動,如“五四”青年節是普及《婚姻法》《繼承法》等法律的好時機;“八一”建軍節是普及《兵役法》等法律的契機,對大力宣傳法律知識、愛國擁軍政策大有裨益。蘇州司法部門還發動高校專業法律人才、律師事務所專業律師深入基層,對農村地區進行法治教育工作,做到不留遺漏。通過分析當下整體經濟環境、人口數量、分布特征,制定切實可行的法治教育措施,突破農村普法難以滲透的問題。同時,結合蘇州地域特征與各個村委特征,立足于新時代使命,經過多番研究,蘇州不少區域已經采取黨員分組包干,有針對性地跟蹤教育普法,選擇點面相結合的宣傳教育途徑。目前,已經取得村民團結一心,自覺學法、守法,村風民風蔚然一新的成績。
★作者系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蘇州大學基地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