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湘人
盤活農村資源要素,需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抓好“人、地、錢”關鍵環節。其中,解決“地”的問題,就是要因地制宜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加快盤活利用農村存量建設用地。在此方面,昆山積極推進市場標準化建設,實現了農村產權交易的四個“首次”:首次完成全國第一筆“區塊鏈+農房”交易、首次完成全省第一筆閑置宅基地使用權上線交易、首次完成蘇州第一本閑置農房交易鑒證書發放、首次完成蘇州地區運用“聚合支付”平臺的保證金繳納。
農房若不盤活不僅一文不值,還會加速朽??;農地若不盤活,就會雜樹叢生變成“非糧化”。只有盤活農村資源要素,才能激發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強調“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這是自2020年開展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4年用同樣的表述對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進行部署,由此可見中央對此項改革的高度重視。
從現實情況來看,農村宅基地退出不暢,造成大量閑置,利用粗放。一些地區土地資源緊張,新增人口宅基地取得困難,用地供需矛盾尖銳。再加上,管理失范造成一戶多宅、私占亂建等問題。因此,完善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政策,必須以盤活農村閑置資源、增加農民和集體財產性收入為目標,以保障農民新增建房用地、支持鄉村產業發展和鄉村建設為重點,因地制宜探索多種盤活利用方式,探索對農民合法的宅基地復合利用制度安排。
在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過程中,蘇州各地積極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因地制宜采取多種方式,切實提高運營效率,增加資產經營收益。越來越頻繁的交易需求倒逼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標準化建設必須同步提速,形成權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有序、管理規范的鄉村產權交易制度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