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仲 圖/李慧丹
浪費食品較多,且提醒不到位,日前張家港市一家自助餐廳被市場監管部門責令限期整改并立案調查。據悉,這是今年蘇州市場監管部門開展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以來查處的第一例自助餐廳食品浪費案。
杜絕舌尖上的浪費,這不只是正風氣,更是尊重糧食、夯實糧食安全基礎。“小米粒”關乎“大民生”,制止餐飲浪費得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從本月起,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將開展為期3個月的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各地市場監管在行動,蘇州也開出了首例自助餐廳“反浪費罰單”,向社會傳遞出從嚴從快執法的信號。
就在近日,蘇州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商務局、市餐飲業商會聯合發布倡議書,呼吁全市餐飲行業從業者嚴格落實各項節約措施,杜絕鋪張浪費現象。杜絕餐飲浪費需要的是社會共治,個人理性消費、企業負起提醒引導責任、行業加強自律、公眾參與監督,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便是部門監管要給力。
作為一種長期存在的社會陋習,餐飲浪費糾正起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可能立竿見影。這種情況下,外力倒逼很重要?!吨腥A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為開具“反浪費罰單”提供了法律依據,光“有法可依”還不夠,大量實例證明如果執法不嚴,再嚴的法律也會淪為墻上的擺設。制止舌尖上的浪費同樣需要避免執法的疲軟,這也是全國集中3個月開展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的意義所在。
梳理一下執法不嚴的背后原因,其中重要一點就是所謂的法不責眾。違法行為面廣量大,這確實給執法帶來難處。執法必嚴,理論上應該做到不放過每一起違法違規,但人力有限,監管的成本也太高,這種情況下怎么辦?如果不能面面俱到,那就解決一批突出問題,曝光一批違法案件,以案示警、以案促改。反食品浪費法自頒布起至今近兩年,食物浪費現象依然大量存在,既有外賣點餐這種“新消費場景”下的食物浪費,也有單位食堂、自助餐等傳統環節的浪費現象,監管就要以問題為導向,緊盯重點環節、重點問題加大督導檢查和執法處罰,查到一起處罰一起,查處一批震懾一批、教育一片。不僅要在集中整治的時候動真格,也要把監管嚴在平常,要善于用典型案例來釋放執法的堅定。